|
|
易学文化 |
|
|
时间:2009-9-6 14:26:00 点击:5780 |
中国古代哲学家以宇指空间,以宙指时间。他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探索,经历了从直观到抽象,从具体到一般的认识过程。起初是通过对大量具体事物的生长衰亡过程的观察,逐步形成了诸如春夏秋冬、岁月旬日、时刻分秒等具体的时间概念,以及上下左右、南北东西、大小长短等具体的空间概念;后来,人们对时空不断进行理论概括,形成了从物理学和哲学的角度阐述时空的学说。中国古代学者主要对时间和空间的涵义、时空关系、时空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、时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、宇宙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无限性等问题进行了探索,形成了中国古代的时空观。 最早给时间和空间以宇宙意义,并作出科学而简明界说的是战国时代的《尸子》一书。它认为上下和东南西北六个方向的三维空间叫做宇,包括过去、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叫做宙。这已隐约地包含了时空无限性的思想。庄子认为宇宙即是整个时空,字是指有实体而无处所,即空间上没有止境的上下四方,宙是指有成长而无始终,即时间上没终始的古往今来。庄子还以宇宙指天地,认为宇宙没有古也没有今,没有开始也没有终止。后期墨家认为,永恒久远的时间包括古、今、旦、暮不同的时刻、时段,空间的字包括东西南北的一切方位和场所。这种认识,包含了有限时空组成无限时空的深刻思想。后期墨家的突出贡献在于,初步认识到了时空与物体运动的统一性问题,认为物体在空间的运动,不仅有其特定的区域、场所,而且在时间上也有从旦到暮的变化。西汉末年扬雄认为空间是阖天,其范围限于封闭的天壳内,时间的宙是以辟宇即天地开辟为起点。这种时空有限论,显然比前人的观点退步了。东汉中期科学家张衡持浑天说,认为天地像个鸡蛋,天是蛋壳,地是蛋黄,在天之外还有人们所不知道的宇宙,且宇宙是无穷尽、无边际的。东晋张湛编注的《列子》一书,以寓言的形式论述了时空的有限与无限思想,认为物质世界无始无终,而物质世界又包含了有始有终的具体事物,古、今观念是相对的。这包含了时间从有限向无限转化的思想。此书又提出,上下四方的空间无极无尽,无极的空间之外,再没有无极的世界,无尽的空间之内,再没有无尽的世界。具体万物是有穷的,包含所有万物的空间却是无穷的。这里就触及到了空间是有限无限辩证统一的思想。唐代柳宗元在《天对》中提出,宇宙空间广阔无边,天没有中央,也没有旁边角落。这就深化了空间无限的理论。刘禹锡在《天论》中认为,无形的空间是一种细微的物质形态,它作为占有一定体积的客观实在,并不妨碍客观事物的存在,它依靠有形之物起作用,依赖具体事物呈现出一定的形状。刘禹锡猜测到了空间与物质的不可分割性。同时,他认为时间是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,可分为初、中、后,以日而言有今、明、昨,以人而言有幼、壮、老,即使弹一下指头,也有初、中、后之分。即是说,时间和事物的运动密切相联系。北宋邵雍提出时间概念是相对的,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时间观,今天以后人看是古,古代以占人看是今。时间是无限的循环,他把时间历程分为元、会、运、世,认为一世三十年,一运十二世,一会三十运,一元十二会,一元是大地的一次生灭,下一元又重新开始,这样不停地循环。这种时间循环论后来得到了朱熹的肯定,朱熹也认为大地有终始,而宇宙无穷尽。宋元之际的邓牧认为,无数有限的空间组成整个宇宙空间,猜测到了宇宙空间有限和无限互相依存、互相转上、对立统一的关系。明代的刘基、杨慎、王廷相等人提出了空间有限与无限矛盾而不能统一的思想,认为人们观察及思维所及,只在大体范围之内,大体之外,是人们无法认识的,人们无法认识也就不知道。明清之际方以智认为,时间和空间是统一的,时间的旋轮在空间中不断旋转,空间中有时间,时间中也有空间,说明了宇宙的物质性。王夫之则肯定了时、空的物质性,认为时、空和物质是统一的,宇宙是由事物的时、空不断积累而成,是阴阳二气互相作用和天地不断运动而形成的结果。王夫之猜测到宇宙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,是由有限向无限的转化,比前人前进了一大步。 中国古代学者对时空进行思考,提出了宇宙的科学界说,初步认识到了时空的物质性、客观性和统一性,肯定了时空的无限性,表现了中国哲人的智慧,在世界时空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 |
|
|
|